康美向“智慧+大健康”平臺轉型 市值穩居千億
發布: 2017-06-28 09:55:12 作者: 佚名 來源: 新華網廣東頻道


成立于1997年的康美藥業,于2001年在上交所上市。據統計,在2012年底至今的5年時間內,康美藥業的大股東和高管已進行了4次“組團”增持,且無減持。
近些年來,在國家扶持中醫藥發展政策不斷出臺、中醫藥法即將施行的大背景下,康美藥業從中藥飲片龍頭,成功向“智慧+大健康”平臺轉型?得浪帢I高管和控股股東的連續增持,彰顯了管理層對于公司發展的長期信心,有利于康美藥業鞏固在中藥領域的龍頭地位。
一周5次:大股東及高管密集增持
康美藥業5月18日公告稱,控股股東康美實業于2017年5月17日以每股21.00元均價,增持公司0.04%股份,共計200萬股,增持金額約4200萬元。這已經是一周時間內,大股東及高管對公司股票的第五次增持。
根據公告,5月11日公司曾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康美實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及公司副董事長兼副總經理許冬瑾女士,基于對本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內在價值的認可,計劃于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2個月內通過上交所交易系統增持公司股份。其中康美實業將增持金額不低于5億元,累計增持比例不超過本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的2%;許冬瑾女士將增持金額不低于5000萬元,不超過5億元。
此后公司大股東及高管接連兌現承諾,增持公司股份。5月11日,許冬瑾女士增持本公司0.05%股份,共計251萬股,增持金額約5003萬元。此后的5月12日、15日、16日,康美實業又連續三次增持公司股份。截至5月17日收盤,康美實業已經累計增持康美藥業股票2088萬股,約占已發行股票總數的0.42%,共耗資約4.3億元;許冬瑾女士累計增持總金額約5003萬元,累計增持251萬股股份,占康美藥業已發行股份總數的約0.05%。
對此,多家機構發布研報稱,康美藥業大股東及高管大手筆增持,彰顯對公司未來發展的雄厚信心。無論是在醫藥行業內比較來看,還是從自身來看,公司整體市值未來仍有明顯提升空間。
“康美藥業高管和控股股東的連續增持,彰顯了管理層對于公司發展的長期信心,選擇在這個位置增持并且手筆很大,主要是基于對于中醫藥領域的前景看好,此前國家已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扶持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同時,公司高管看好康美藥業在中藥領域的龍頭地位,致力于公司在中醫藥行業的全產業鏈布局,繼續鞏固龍頭地位。”民生證券醫藥研究員吳漢靚說。
中金公司稱,2016年,公司飲片收入47億,高基數上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但相對約1900億的市場,市占率仍不足2.5%。未來,公司將繼續重點發展智慧藥房,依托智慧藥房模式提升存量市場市占率,同時開拓新省市,不斷貢獻增量。有望帶動公司飲片進一步向全國擴張,繼續成為公司核心增長點。此外,公司未來有望通過加大醫院終端布局,帶動各業務板塊協同發展,平臺效應將越來越明顯,預計整體市值仍有明顯提升空間。
東興證券認為,康美藥業盡管近期整體表現較好,但是到目前為止,2017年PE也仍然僅為23x,從未來三年的復合增長來看PEG仍然接近1,業績增長的確定性極高,理應給出估值溢價。而在醫藥行業內比較來看,康美的幾大業務板塊中未來將保持高速增長的中藥飲片、藥房托管、商業流通、醫療服務等版塊都是政策友好型版塊,而傳統業務中藥材貿易在2016年中藥材價格觸底回暖,為絕對的政策避風港,理應享受估值溢價。
從二級市場上來看,近期受大股東及高管接連增持消息的提振,公司股價上漲趨勢明顯,截至5月22日收盤,股價報收21.28元,市值繼續穩居千億元之上。
五年四次:高管增持不減持
事實上,自上市以來,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對公司價值的認可,康美藥業的大股東康美實業以及高管們不斷增持公司股份,并且做到不減持。特別是近幾年來,大股東及高管們對公司股票的增持更加頻繁,在2012年底至今的5年時間內,高管們已經進行了4次“組團”增持,助力公司業務快速擴張。
在此一年多前,即2015年7月21日,康美藥業公告稱,公司董監高人員(馬興田、許冬瑾、邱錫偉、李建華等)于2015年7月14日至2015年7月21日完成增持股份計劃,以總額約1.25億元增持公司股份近628萬股,兌現7月10日的增持承諾,并承諾6個月內不減持。據悉,自當年6月29日之后不到一個月時間里,許冬瑾已經連續兩次進行增持,金額近2億元。
2014年1月9日,公司公告,包括公司副董事長、副總經理許冬瑾,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邱錫偉等6名核心高管增持共計156.8萬股,增持價格在每股16.42元至16.73元。
2012年底,繼大股東力挺股價出手增持后,康美藥業于當年12月24日晚間發布公告稱,當日,公司邱錫偉先生、林國雄先生、莊義清女士、李建華先生、王敏先生、彭欽先生等6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通過上交所合計買入公司股票50.51萬股,買入價格約在12.84-12.91元之間。
伴隨著大股東及高管們的多次增持,康美藥業發布的定增計劃也受到了資本市場的追捧。
2015年12月11日,康美藥業發布非公開發行預案。公司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5.24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81億元,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此次發行得到了各方的踴躍認購,最終由康美實業、華安資管、長城國瑞、天堂硅谷、廣發資管等認購32億元、25億元、15億元、8億元、1億元。
業務快速擴張:邁向中醫藥“BAT”
據了解,康美藥業1997年創立于普寧市下架山鎮,2001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通過梳理發現,從5年前的289億元市值,到307億元,到2015年成為首個突破千億市值的醫藥上市公司,再到今天的1053億元,經過20年發展的康美藥業,如今已經成為中藥行業第一股。
根據Wind最新數據顯示,按Wind行業分類,共有60家中藥A股上市公司披露2017年一季報,其中46家公司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實現增長,占比超七成,其余14家均為下跌,占比超兩成。其中,康美藥業以10.68億元的凈利潤高居榜首,成為凈利潤超10億元的中藥上市公司。
“公司2002年布局中藥飲片,以飲片為核心,由點到線,由線及面,不斷發生積極的變化,每一次創新,每一次前進,都在向創新版‘中醫藥BAT’邁出堅實的一步。”中金公司研究員屠煒穎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康美藥業試點“智慧藥房”,轉型O2O欲領跑醫藥電商。中國醫藥電商研究中心主任張勇曾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稱,中藥飲片企業與醫生之間沒有太多的利益牽扯,“智慧藥房”的設立并不會牽扯太多的利益糾葛,所以只要保證中藥飲片質量過硬,“智慧藥房”這種模式等于給醫院減輕了負擔,應該可以在全國推廣開。專家進一步指出,目前市場上的醫藥電商大多是在做中成藥,不包括中藥飲片,康美的“智慧藥房”實際上打開了一片“藍海”,前景看好。
事實也是如此?得浪帢I“智慧藥房”上線后,在多地捷報頻傳,目前已在廣東、北京、成都等地全面推進落地,與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南方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中山大學附屬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北京中醫醫院、華西醫院等100多家醫療機構簽約,并與其它200余家達成實質性的簽約意向,建立起廣州、深圳、北京、成都等多家城市中央藥房,2017年還將積極啟動重慶、廈門等更多城市中央藥房的搭建,逐步形成城市群中央藥房。
在此基礎上,康美藥業進一步有效整合地方政府資源,積極參與公立醫院改革,打造出公立醫院改革的“康美模式”。公司在全國建立了20多個大型醫藥生產基地,與超過2500家醫院、20萬家藥店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年門診總量達到2.5億人次以上,投資管理康美醫院、吉林梅河口中心醫院、重慶榮昌中醫院、遼寧開原市中心醫院等數十家公立醫院,托管100多家公立醫院藥房。
公司業務呈現快速擴張態勢,積極打造“大健康+大平臺+大數據+大服務”體系,在參與多地的公立醫院改革,打造網絡醫院、智慧藥房、智慧養老、健康旅游及醫養結合的基礎上,今年4月13日,康美藥業董事長、總經理馬興田提出,在全國范圍內打造“候鳥式”健康醫養閉環業態——“健康小鎮”,即借助地方區位資源優勢,構建中藥材種植、生產和醫藥物流延伸服務的醫藥集群,打造融中醫醫療、康復、養生、養老和休閑旅游于一體、具有全國示范意義的“健康小鎮”,組建“醫聯體”,實現“三醫聯動”和“分級診療”,破解群眾看病之“痛”,形成醫養閉環新模式。
上一篇:康美醫院女性整體康復中心盛大開業 下一篇: 揭陽市委書記李水華寄語康美藥業20年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