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藥業多個項目入圍廣東促進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行動計劃
發布: 2018-02-28 09:36:52 作者: 佚名 來源: 新華網

近期,廣東省中醫藥局、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廣東省促進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經梳理發現,康美藥業《“互聯網+”中藥藥事服務標準化項目》以及《國際中醫藥創新海岸項目》入圍。以下為入圍項目詳情:
“互聯網+”中藥藥事服務標準化項目
康美藥業聯合廣東省中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深圳中醫院等多家國內頂尖中醫院,開展智慧藥房的中藥藥事服務標準化國家標準的探索和實踐。著力于推動互聯網+中醫醫療發展,優化配置中醫藥服務資源,培育中醫藥服務新業態。
國際中醫藥創新海岸項目
康美藥業在深圳寶安區建設國際中醫藥創新海岸平臺項目,依托康美在中醫藥領域豐富的產業資源,為入駐的加速器項目提供商業模式診斷、資本對接服務、辦公物理場所、云計算數據服務、實驗精密檢測服務、專業物流服務等相關完善配套支持。
《廣東省促進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的全文如下:

廣東省促進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國中醫藥國際發〔2016〕44號),加強我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中醫藥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中醫藥產業科學發展,結合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重要批示“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的要求,全面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倡議的總體部署,進一步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的規劃目標,秉持親誠惠容,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充分利用廣東獨特優勢,立足于沿線各國傳統醫藥基礎,通過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模式,開展中醫藥醫療、教育、科研及貿易等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有效推進廣東中醫藥沿著“一帶一路”穩步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依托優勢,服務大局。
依托廣東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區位、地緣、人緣優勢,服從和服務于國家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整體部署,從廣東與沿線各國的實際出發,推動中醫藥與沿線各國深度融合。
2.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
利用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政府間現有多邊、雙邊機制,搭建穩固合作平臺,發揮政府規劃引導、統籌協調、政策激勵和優化環境作用以及各類中醫藥機構(企業)在對外合作中的主體作用,遵循市場規律,推動供給側和需求側協同發展,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
3.堅持循證決策,分類施策。
重視并加強政策研究,立足于“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不同發展現狀,針對當地民眾醫療保健的需求,精準選擇合作領域、模式和項目,制定并實施符合廣東與沿線各國發展實際的中醫藥政策舉措、合作方式和推廣路徑。
4.堅持上下聯動,內外統籌。
統籌國際和區域發展布局,依托廣東中醫藥特色與沿線國家開展交流合作,形成特色鮮明、分工協作、步調一致、共同推進的發展格局。
(三)發展目標。
實現中醫藥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傳統醫藥和現代醫學融合發展,完善省內政策支撐體系,建立與沿線國家合作可操作、可借鑒的協調機制。到2020年,建立2-3個中醫藥國際合作平臺、4-6個中醫藥海外中心、2-4個中醫藥國際交流合作基地和1-3個中醫藥國際出版傳播基地。在海外注冊一批中藥產品,建成2家具有國際水準的區域中醫醫療中心、3-5個國家級中醫藥養生旅游示范區、一批國家級示范基地和示范項目。
二、主要任務
(一)加強政策研究,完善中醫藥“一帶一路”建設機制。
加強中醫藥海外發展的政策研究,充分利用中醫藥高等院校資源,制定適合廣東推進中醫藥“一帶一路”建設的政策措施,構建政府層面的中醫藥產業政策溝通交流體系。擴大我省中醫藥國際合作范圍,積極探索對外服務模式項目,推進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在中醫藥醫療、科研、教育、經貿、服務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開展跨國中醫藥遠程教育、遠程診療服務、養生保健國際咨詢和認證服務,以及推動沿線國家和地區人員來粵就醫、接受中醫藥學歷教育等合作模式。積極參與國家和廣東省中醫藥標準規范的研究與制定,推進中醫藥標準化、國際化建設,促進中醫藥走向國際市場。(省中醫藥局、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省科技廳、省教育廳配合)
(二)深化區域合作,務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發展。
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三地的中醫藥合作向縱深發展。落實《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和《粵澳合作框架協議》重點工作,建立長效機制,為港澳來粵設立獨資、合資、合作門診的企業和個人提供指導和方便。加快推進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建設,為有條件的中醫藥機構(企業)“走出去”搭建中醫藥海外服務貿易平臺,推動中醫藥產品、中醫藥文化透過澳門走向葡語國家及“一帶一路”國家的市場。把握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的契機,進一步拓展中醫藥合作領域,推動省內成熟中藥產品以藥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多種方式在沿線國家注冊,形成知名品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省中醫藥局、省港澳辦負責,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配合)
專欄1 中醫藥“一帶一路”大灣區建設項目
建立國際組織平臺項目
落實《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和《粵澳合作框架協議》重點工作。以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為載體,支持建立“國際健康產業交流平臺”,全力打造面向歐盟、東盟及葡語系國家和地區在中醫藥國際注冊、進出口貿易、人才培訓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中醫藥特色產業和文化優勢平臺。借助深圳、珠海毗鄰香港、澳門的區位優勢,精心打造中醫藥產業鏈資源平臺,對接扶持海內外醫療健康產業的創新發展項目,建成中醫藥醫療、健康、旅游、產業集聚區,打造中醫藥創新“硅谷”。
中藥產品海外注冊項目
發揮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中醫藥產品海外注冊公共服務平臺(橫琴)”優勢,創建以粵港澳為中心的中醫藥服務貿易重點區,啟動傳統醫藥在歐盟和莫桑比克等非洲國家或地區的中藥產品注冊,助推成熟的中藥產品以藥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多種方式在沿線國家進行注冊。依托廣東省中醫院與澳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共建粵港澳中醫藥聯合實驗室;與瑞典的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烏普拉薩大學及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共建中瑞、中澳中醫藥國際研究中心,積極開展循證中醫藥研究、國際合作臨床研究以及能在澳門、歐盟以及葡語系國家注冊的新藥研發工作。支持廣東藥科大學與匈牙利合作開發“洋金花軟膏、全龍軟膏”皮膚外用劑的海外注冊。支持廣藥集團腦心清片澳洲注冊和板藍根顆粒、穿心蓮片歐盟注冊研究。
建立中醫藥出版中心
支持廣東省出版集團與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在香港建立中醫藥出版中心,利用港澳地區的地緣優勢,建立傳播中醫藥文化的窗口,進一步加強與“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通暢聯系。
(三)促進資源整合,與沿線國家共享中醫藥服務。
充分結合沿線國家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以及重大疑難疾病診治需求,通過資源整合提高中醫藥海外研發和服務能力。支持廣東省中醫醫療機構與國外醫療機構共同打造中醫藥國際化的醫療基地,向沿線民眾提供中醫醫療和養生保健服務,推動中醫藥理論、服務、文化融入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衛生體系。探索引入世界先進的醫院管理方法、醫療技術和優秀的人力資源以及藥用野生動植物種源或其制品,開展以中醫藥與西方現代醫學相結合為目標的研究項目,吸引沿線民眾來華接受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省中醫藥局負責,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僑辦、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配合)
專欄2 中醫藥“一帶一路”國際醫療建設項目
成立海外青蒿素抗瘧中心
充分發揮第四代青蒿素復方—青蒿素哌喹片在科摩羅成功、有效遏制瘧疾流行的示范作用,在亞非的巴布亞新幾內亞、馬拉維、多哥、贊比亞、肯尼亞、圣多美—普林西比等設立抗瘧中心2-4個,建立清除瘧疾示范區,分步實施推廣,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推廣清除傳染源以治瘧求本的“廣東模式”,力爭將該抗瘧方案寫入世界衛生組織抗瘧指南。
中醫藥國際醫療基地項目
支持廣東省中醫院與和睦家醫療集團合作,按照國際醫療標準共同組建廣州和睦家醫院--廣東省中醫院琶洲醫院;與美國麻省總醫院合作,在橫琴新區建立美國麻省總醫院中國醫院;引入北京神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廣州大坦沙健康島建設中醫藥國際中心。支持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和馬來西亞靜思康復之家合作,在馬來西亞建立中西醫結合康復中心。
(四)推動人文交流,促進與沿線國家民心相通。
充分利用廣東優質中醫藥教育資源,與沿線知名大學合作辦學,逐步將中醫藥學科建設納入沿線國家高等教育體系,建成國際中醫藥合作辦學特色學院,擴大中醫藥在沿線國家的學歷教育和繼續教育規模。依托省內高等院校力量,在廣東成立中醫藥國際教育基地,培養復合型中醫藥人才,同時對接海外中醫藥孔子學院,培養一批中醫藥國際傳播人才。充分發揮社會組織、民間團體、華人華僑的力量,在沿線國家舉辦大型中醫藥文化展覽、義診、健康講座和科普宣傳活動,促進沿線民眾對中醫藥理論和醫療保健服務作用的了解與認同。(省教育廳負責,省中醫藥局、省文化廳、省僑辦、省港澳辦配合)
專欄3 中醫藥“一帶一路”國際教育及文化傳播項目
與沿線國家合作辦學項目
支持深圳市政府、廣州中醫藥大學和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合作共建“廣州中醫藥大學皇家墨爾本理工深圳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支持南方醫科大學與新西蘭中醫針灸學校合作,開展研究生教育;與加拿大西三一大學等合作開展學歷教育或短期培訓。
中醫藥國際教育基地項目
支持廣州中醫藥大學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等院校和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建立全面合作交流。為各國培養包括中醫學、護理學和管理學等多個學科的高層次人才。
中醫藥國際文化傳播項目
支持廣東省中醫院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合作共建“廣東省對外體驗與教研中心”,形成融中醫藥體驗、中醫藥對外教材研發、中醫藥教育國際化推廣為一體的綜合型對外基地。支持南方醫科大學與加拿大、非洲國家合作,開展中醫藥文化、特色的宣傳、巡展,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依托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中醫藥博物館,開展中醫藥文化與歷史的傳播工作。支持廣東藥科大學與比利時、波蘭合作成立中比中醫藥推廣與交流合作基地、中波中醫藥特色技術培訓基地,加強中醫藥人才交流與培訓。
海外中醫惠僑項目
實施“中醫關懷計劃”項目。充分發揮華僑華人本土化優勢,面向海外中醫行業協會及主流社會,邀請組織海外華僑華人中醫藥人士及中醫藥社團負責人來粵考察交流和研修,及時推介廣東中醫藥發展信息,促進我省與海外華僑華人中醫藥界的合作交流。舉辦義診交流、研討會、中醫藥推介展覽等活動,推動海外中醫藥行業組織建設,傳播中醫藥文化。
(五)促進文化傳播,營造良好的中醫藥文化氛圍。
深入挖掘整理嶺南中醫藥文化亮點,充分展示嶺南中醫藥文化成就,不斷加深嶺南中醫藥文化積淀。利用廣東省出版集團的出版資源,加強與沿線知名出版機構合作,在沿線國家建立出版中心,組織一支由國外中醫藥研究學者與國內頂尖中醫藥專家組成的作者團隊,以沿線國家語種編寫適合當地中醫藥行業人士和中醫藥愛好者閱讀的圖書,有利于加快中醫藥文化在沿線各國的沉淀積累,營造良好的中醫藥文化氛圍。(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負責,省中醫藥局、省教育廳、省文化廳配合)
專欄4 中醫藥“一帶一路”嶺南中醫藥文化“走出去”項目
嶺南中醫藥文化“走出去”項目
支持廣東省出版集團以嶺南中醫藥精華書系為依托,以國醫大師領銜的頂級專業作者團隊為助力,以王老吉、陳李濟等一批廣東中藥“老字號”為名片,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宣傳嶺南中醫藥名藥名家、醫藥世家、中醫絕技絕學、嶺南道地藥材以及中華養生中醫藥文化等。進一步整理研究嶺南珍本古醫籍,對外傳播優秀的中醫藥傳統文化,講好中醫藥故事。出版健康中國中醫藥科普叢書,以雙語出版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中醫藥叢書。
國際合作出版項目
支持廣東省出版集團分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和比利時布魯塞爾建立出版中心,出版雙語中醫藥學術圖書、理論教材、科普讀物,為沿線國家中醫藥從業人員提供文化、教育、診療技術,提升他們對中醫藥的認知度,提高中醫診療技術水平,使當地人民接受中醫、愛上中醫;與新加坡中醫藥團體合作,建立中醫藥文化出版基地和經絡健康養生基地,以版權合作的方式進行中醫藥文化出版,建立中醫經絡養生文化園,開設經絡健康進萬家講座課程。
(六)堅持傳承創新,加快中醫藥科技推廣。
加強中醫藥領域國際科技合作,鼓勵并支持省內中醫醫療機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中醫藥企業與沿線國家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和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針對沿線國家常見病、多發病、重大疾病,開展中醫藥循證醫學、基礎理論和中藥產品等重點領域研究,形成一批技術成果和核心知識產權,推動中醫藥的創新與發展。積極主動參與中醫藥國際標準化活動,依托國際學術組織和我省中醫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平臺,做好中醫藥標準化的理論及方法學等基礎研究,推進中醫藥標準化成果向國際標準轉化。加強中藥資源和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支持廣東中醫藥申請沿線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國際專利,推動中藥產品在沿線國家的上市銷售。(省科技廳、省知識產權局負責,省中醫藥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教育廳、省商務廳、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配合)
專欄5 中醫藥“一帶一路” 國際合作科技項目
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支持南方科技大學與德國研究機構共建“中德中藥前沿科技合作和創新研發基地”,推動創新中藥、保健食品的國際化;與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新西蘭南方中醫藥研究院、香港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合作,分別建立澳大利亞中醫藥、針灸科研合作基地,新西蘭藥用植物調查、栽培、研究基地和香港中西醫結合科研平臺,開展國家基金海外合作項目等科學研究。支持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產業園與多哥、馬拉維、柬埔寨、科摩羅合作分別建立傳統醫藥研究中心。支持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康復醫院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非洲研究院中醫藥海外示范中心在尼日利亞落地。支持廣東藥科大學分別與香港大學、英國利物浦大學共建糖脂代謝病聯合實驗室、代謝病中西醫結合防治國際合作基地,提升代謝病防治領域的研究水平。支持廣藥集團與澳大利亞建立集科研、貿易于一體的中澳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帶動主要研究產品的銷售及相關產業進入澳洲市場。
中醫藥國際標準化項目
支持廣東省中醫院與國際指南協作網(GIN)和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部的合作,研制與國際接軌、高質量中醫藥診療指南,將國際傳統醫學指南研究院建設為世界衛生組織在傳統醫學指南、領域的合作研究中心。支持香雪制藥在英國劍橋成立中藥研究中心,以現代中藥產品研究開發為主要方向,進行中藥作用機理、質量標準等領域研究,達到推動中醫藥標準化、國際化目的。
“互聯網+”中藥藥事服務標準化項目
支持康美藥業聯合廣東省中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深圳中醫院等多家國內頂尖中醫院,開展智慧藥房的中藥藥事服務標準化國家標準的探索和實踐。著力于推動互聯網+中醫醫療發展,優化配置中醫藥服務資源,培育中醫藥服務新業態。
國際中醫藥創新海岸項目
支持康美藥業在深圳寶安區建設國際中醫藥創新海岸平臺項目,依托康美在中醫藥領域豐富的產業資源,為入駐的加速器項目提供商業模式診斷、資本對接服務、辦公物理場所、云計算數據服務、實驗精密檢測服務、專業物流服務等相關完善配套支持。
(七)推進貿易暢通,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業。
扶持一批中醫藥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大力發展中醫特色康復、中醫養生保健國際服務包,優化“互聯網+中醫藥”服務。支持中醫藥健康產品研發、制造和應用,促進相關支撐產業發展。發揮我省首批國家中醫藥服務貿易先行先試骨干企業(機構)龍頭作用,以及深圳市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優勢,建設集學術交流、國際合作、人才培養為一體的中醫藥文化交流中心,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企業的優質產品走入國際市場。建立融中藥材種植、中醫醫療服務、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示范園區,建設森林康養示范基地,開發中醫藥特色旅游路線和產品,特別是推進廣東省現代特色南藥試驗區建設,加快發展大健康產業,為全省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新經驗。(省商務廳、省中醫藥局、省僑辦負責,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旅游局配合)
專欄6 中醫藥“一帶一路”服務貿易相關項目
建立國際中藥材期貨交易所項目
支持廣藥集團、廣東新南方青蒿科技有限公司和康美藥業等中藥品牌企業與海外“一帶一路”國家開展服務貿易。以康美(廣東)中藥材交易中心為依托,發揮其自身資源與優勢,整合康美·中國中藥材價格指數、專業市場,建設唯一的“實體與虛擬結合、全國與區域多點聯動、硬件與軟件同步服務”的現代化中藥材大宗現貨與期貨交易平臺,打造成“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第三方質檢+金融服務”的整體平臺,推進中藥材交易的電子化、虛擬化和金融化,引領全球中藥材產業的模式轉換和升級。
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項目
依托國家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和廣東省中醫藥文化養生旅游示范基地平臺,發揮廣東僑務資源優勢,與省僑辦共同建立“廣東省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建設單位”,邀請海外僑領及華僑華人中醫藥行業組織實地體驗交流,借助海外華文媒體渠道進行宣傳推介,“以僑架橋”推動廣東與海外中醫藥行業之間的合作交流。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并落實政策和工作協調機制。
建立健全廣東中醫藥發展的政策舉措,建立多部門工作協調機制,將中醫藥“一帶一路”建設納入廣東醫療衛生、科技、教育、產業、文化、貿易等發展戰略中,為廣東省中醫藥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加強我省與沿線國家在傳統醫藥、中醫藥相關法律法規、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等領域信息交流。加大政府間磋商力度,用循證決策的辦法避免盲目決策和減少決策成本,以需求和效果為政策導向,加強經驗總結和推廣路徑研究,促進中醫藥“一帶一路”循證決策機制的形成和可持續發展,推動沿線國家放寬對中醫藥服務及產品的準入限制。(省中醫藥局、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配合)
(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加強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和利用,完善中藥品種保護制度,研究制訂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名錄,逐步建立中醫藥傳統知識專門保護制度;加強中藥道地藥材原產地保護工作,將道地藥材優勢轉化為知識產權優勢。(省中醫藥局、省知識產權局負責,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配合)
(三)加大金融財政支持力度。
充分發揮廣東產業發展基金作用,加大對我省中醫藥“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財政支持力度。鼓勵國家政策性銀行在業務范圍內為符合條件的中醫藥服務出口項目提供信貸支持,并針對中醫藥服務企業特點給予扶持。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中醫藥“一帶一路”建設,以多種形式成立中醫藥“一帶一路”基金。支持保險公司對中醫藥“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和服務出口項目提供保險服務。建設以各類中醫藥機構為主體、以項目為基礎、各類基金為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模式。(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金融辦、廣東保監局、廣東銀監局分別負責)
(四)落實稅收優惠政策。
貫徹落實國家“對中醫藥骨干企業符合高新技術企業條件并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可按稅法規定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中醫藥服務類企業屬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按照簡易計稅方法和3%的征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對企業中藥材的種植項目所得,可按稅收法律法規規定減免企業所得稅”和“簡化有關審批手續,依法為參與中醫藥服務貿易領域重大國際交流合作活動的中醫藥專業人員提供進出境通關便利”等一系列支持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的財政、稅收、金融、通關等優惠政策。(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外辦、省港澳辦、省金融辦、省稅務部門分別負責)
(五)強化人才隊伍建設。
通過多種途徑和渠道,培養一批中醫藥基本功扎實、熟練使用外國語言、熟悉國際規則的中外復合型人才。加強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加強中藥材生產流通從業人員培訓等,提升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聘請有國際交流與合作經驗及影響力的專家、知名人士作為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顧問,推動建設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專家智庫。培養一支強有力的中藥材資源保護、種植養殖、加工、鑒定技術和信息服務隊伍。(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中醫藥局分別負責)
(六)全面加強組織實施。
發揮中醫藥強省建設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加強對政策的督導檢查。各地級以上市、縣(市、區)政府要將中醫藥“一帶一路”工作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推進中醫藥工作。依托廣東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促進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任務的具體扶持政策,并組織實施。(省中醫藥局、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省有關部門配合)
上一篇:康美醫院女性整體康復中心盛大開業 下一篇: 康美藥業喜迎新春奮進新時代 董事長馬興...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