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直銷企業審批為什么這么難?
發布: 2008-12-10 14:14:04 作者: 天雕 來源: 天雕博客

11月13日直銷業傳來好消息,江蘇安惠經過苦苦等待終于拿到商務部直銷牌了,前面最后發牌的企業到現在已經一年多了,盡管北京進入了冬季,但一年后直銷行業合法審批的凍土終于開始融化了。
難到諾大一個中國,一年多就一家可以批準為合法直銷公司嗎?是不是出了什么問題?
那么近年來報備的企業,將這么多資金壓在政府指定的銀行中等待批牌其中的損失怎么辦?拿不到合法牌照,外面又一個勁的嚴打其中的損失是誰之過?
我認為,肯定有其它原因,可不可以看作商務部有關部門的不作為呢?
以下僅是我個人的理解:
一、不想管
中國人喜歡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直銷監管是一個燙手山芋,這誰都知道的,主要是想干預直銷業的人很多,也可以說直銷業的水很深,當年第一批拿牌企業珍奧就出了問題,主管部門覺得不好玩,也就近而遠之了,另外對監管部門來說,好不容易對一些非法企業要監管了,來說話的人一大堆,同時也不乏有來頭的,最后事情不了了之。久而久之就變成這個行業不好管,也沒人想管。
二、不會管
好不容易定了兩個條例,到了下面去執行時發現條例與下面的市場運作規律是脫節的,企業沒有辦法操作,一個行業條例,行業無法執行是什么問題,就是主管部門對行業的不了解,也就是不會管。再隨著官場的人員流動性強,新上來的許多人不知道怎么管這個行業,由于不會管也就會不想管。
三、不該管
我講的不該管的含義是,我們從一個營銷方式角度來看的,一個企業的產品企業用什么方式銷售原則上不是政府該管的。當然直銷其涉眾性我們也是要重視的。
直銷沒有社會、媒體上或社會上講的那么嚴重,就是直接將產品銷售給會員或經銷商的銷售機制,而且參與人員層次比較高。而那些非法傳銷的人大多是層次較低的等快錢一族,與從海外引進的正規直銷是兩回事。
但是我們發現,最近好多了,許多純金錢戲的金融非法集資沒有再向直傳銷上靠了,而是被定為:非法集資,這會讓社會對直銷的誤解減少了許多。
我們以為,有的東西會有一個自然的生長發展環境,你管多反而亂了。
三、瞎亂管
中國人的劣根性中有一個劣根是喜歡整人,直銷業也一樣,安利不聽話我就先給雅芳發牌,雅芳明明不是典型意義上的多層直銷,結果“中國特色直銷”以雅芳藍本,造成許多企業向雅方式轉型,費了許多金錢不說,行業亂了,但轉了一年多兩年,轉不下去,但是安利就是安利,它就不轉,政府也不得不不通過了,許多企業也就停止完全向雅芳方向轉進,而是向安利模式靠攏。結果近期的商務部鄧淇的被抓,才發現是因為雅芳先行了部分貪官的"潛規則",整個行業的方面就變了。
這點來看,其實雅芳是一個十分下流的無良企業,它們骨子里就是要與部分高官套瓷,好最終在中國走沒有安利們的多層次之路。
其次,從整人角度來看,在北京常聽到京官們一句話說:你想讓我怎樣,我偏不怎樣。完全是個人意志。你要執行的國家意志而不是個的意志。
如:一直以來,直銷業有些"亂",有關部門就用一年多都不發牌來整你,其實,經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直銷亂不單是行業亂,主管部門、監管部門也亂,也就是說亂到一塊了,有的東西在沒有理好之前是管不好的,就像一群人都沒定好去哪,結果是什么?
總之,我們需要明規則,不需要潛規則;我們需要公平的監管,而不是隨意的罰款抓人;我們需要一個可以讓企業生存的監管條例,而不是在辦公室置的“國家意識”。
直銷業到了發聲的時候了,大家要為我們的生存共同發聲,讓合法的直銷企業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發展,中國要擴大內需,直銷本來是可以發揮不小作用的,除了機制的快速有活力之外,直銷產品比較穩定,不會出現“奶粉”事件,幫助社會勞動就業更可以立大功的,只是有關部門沒有看到而以。
不管什么行業都要多看到行業用正面,中國直銷行業需要與世界直業接軌就要多批準合法企業,這樣才可以將非法企業暴露在陽光之下,我們深信的明天會更好,我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