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臺州分公司“再訪臺州母親河”永留記憶
發布: 2010-05-24 08:45:20 作者: 佚名 來源: 臺州晚報

采訪分隊在永安溪源頭
頂風冒雨,涉溪過河。經過四個多小時的艱辛跋涉,昨天下午3時05分,“再訪臺州母親河”永安溪流域采訪分隊一行20多人抵達永安溪源頭——仙居安嶺鄉石長坑水庫。在5年前立碑的地方,再豎立起一塊“永安溪源頭”紀念碑,為圣潔的母親河源留下永久的記憶。
母親河源澄澈如碧
石長坑水庫坐落在天堂尖西北,東南鄰永嘉、西接縉云,位于溫州、麗水、臺州三地交界地帶。
采訪分隊一行早上從椒江出發,到安嶺鄉已是中午。短暫休整后直奔石長坑水庫。一路上大家互幫互助,一路歡歌向前行,花費近一個小時才來到石長坑水庫邊。
遠處的山巒云遮霧罩,恍如仙境。水庫里的一潭湖水依舊澄澈如碧。人們在這里忘情地歡呼著,母親河源的靜謐安詳,讓人們忘記了跋涉的勞累。
興奮的人們有的跑到湖邊掬水洗臉,有的在湖邊合影留念,要把這美好的場景永遠保留在記憶里。
安利臺州分公司員工陳紅毫不掩飾興奮的心情。“來到母親河的源頭,真是太激動、太高興了,覺得心情很舒暢。”陳紅說,回去后要提高環保意識,讓孩子也從身邊小事做起,關心生活的幸福家園。
在母親河源立碑為記
2005年,本報和安利臺州分公司聯合舉行的“尋訪臺州母親河”大型采訪活動,記者和安利員工來到永安溪源頭的石長坑水庫,立了一塊母親河源紀念碑。
流光一閃,5年過去,以前豎立的石碑也有些殘破,擱在水庫邊上,唯有上面“永安溪源頭”五個大字仍清晰可見。
這次,本報和安利臺州分公司特再次雕刻了重達200公斤的石碑,上面雕刻著“永安溪源頭”五個大字及活動名稱、落款。
厚重的石碑,由安嶺鄉雅樓村書記傅子球等5人從停車處抬上來。當石碑抬到水庫上面時,人們發出陣陣歡呼。
“我們很高興能參加這個活動,希望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讓母親河越來越好。”傅子球代表村民,說出共同的心聲。
帶著虔誠的心情,大家揮鋤挖坑、填土立碑,然后展開“再訪臺州母親河”大旗,簇擁著在碑前合影留念。跳動的心和母親河緊緊聯在一起。
保護母親河源成為共識
隨行的安嶺鄉政府干部張光星介紹說,石長坑水庫是1969年開始建造,水庫標準蓄水量達145萬立方米,保證著下游村莊飲用水和3000多畝農田的灌溉。
從安嶺鄉政府到石長坑水庫沿途村子里,看到很多“禁止亂扔垃圾”、“保護母親河”等宣傳標語。順流而下的溪水也清澈見底,很少看到生活垃圾的干擾。
“為了保護母親河源頭,我們建造了2萬多畝生態公益林,同時逐年減少森林砍伐。”安嶺鄉黨委書記郭紫程說,通過不斷對全鄉各村的生態環保宣傳,現在保護母親河源頭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
石長坑水庫里的水在曹店附近與發源于仙居陳嶺水壺崗的曹店港匯合后稱永安溪。經過沿途40多條支流的匯入,涓涓細流成為一江碧水,浩浩蕩蕩向東入海,成為臺州的母親河,帶給這一片熱土文明和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