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助力攻防農業污染 中科院與企業組“聯合艦隊”
發布: 2016-12-30 15:43:22 作者: 佚名 來源: 南方人物周刊

當前中國社會經濟改革和轉型的過程中,企業社會責任的作用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全球直銷巨頭安利積極參與“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長江下游農業面源污染和重金屬污染防控技術示范”項目,獻策農業污染防控。
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環境友好型農業
“長江下游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污染防控技術示范”是十三五期間國家首批重點科技項目“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污染農田綜合防治與修復技術研發”方向的一個重點項目,目前該項目已與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在無錫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簽署協議
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作為項目團隊成員與主持單位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及其他參與機構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一起立足長江下游地區這一國家經濟中心和發展引擎,圍繞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污染防控主題,共同推動并形成若干業內領先的環境友好型農業示范研究與生產基地。

安利大中華研究開發、技術法規及質量管理副總裁陳佳女士
近年來,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污染問題已成為我國廣泛關注的重大農業生態環境問題,重金屬污染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安利紐崔萊在全球累積了80余年的有關有機種植、質量管理及植物營養素研究的經驗,安利大中華研究開發和技術法規及質量管理副總裁陳佳表示,“希望能夠在項目研究中不遺余力貢獻安利的一份力量。”
“紐崔萊農耕規范”——農業污染問題新出路
據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顯示, 化學需氧量COD、總氮、總磷等主要污染物排放中, 農業污染源排放量占全國污染物排放總量比例分別為43.7%、57.2%、67.3%,農業源污染已經成為環境污染中的重要因子。

安利旗下國際營養保健食品領導品牌紐崔萊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認識到可持續的、有機的農業生產模式對于產品品質和生態保護的意義,首次提出了“紐崔萊農耕規范”,倡導避免使用農藥和化肥,采用接近自然的方式來種植原料作物。此后,紐崔萊不斷總結發展可持續有機農耕理念,已經形成完善成熟的有機農耕標準。安利紐崔萊是當今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在自有有機農場種植、收獲和加工植物原料的營養保健食品品牌,在美國、巴西、墨西哥擁有三大獲得權威認證的有機農場。
陳佳女士表示:“有機種植作為一種農業生產模式,由于其在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更好的社會效益,在世界范圍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能夠參與十三五重點研究計劃,是學界對于安利公司研發實力的認可,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身處無錫,擁有研究型農場,未來將繼續與各機構協力合作,推動項目的順利進行。”
安利植物研發中心——把控中草藥原料安全
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總監韓強認為,國內中藥材種植中的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問題同樣令人擔憂,當人服用這樣的中藥材產品會導致“藥不治病,反而致病”的不良后果。
2015年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在無錫落成,該研發中心歷經6年籌備,由先進的科研實驗室,智能研究溫室和占地700多畝的研究農場組成。致力于中草藥植物的有機種植研究、提取物研究,開發具有保健美容功能的創新中草藥新原料。
從籌備伊始,安利植物研發中心就開始尋求與國內頂尖的機構合作,例如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開展多項合作研究,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朱兆良院士合作建立企業院士工作站,促進和推動中草藥有機種植的發展和提升。
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助推新型農業良性發展
根據2015年發布的《農業部關于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中的表述,我國農業資源環境遭受著外源性污染和內源性污染的雙重壓力,依舊是制約農業健康發展的瓶頸約束。
一方面,工業和城市污染向農業農村轉移排放,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令人堪憂;另一方面,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過量使用,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和農田殘膜等農業廢棄物不合理處置,導致農業面源污染日益嚴重,加劇了土壤和水體污染風險。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面源污染治理技術研發中心主任施衛明教授認為:“長江下游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污染具有污染物負荷量大、復雜性高等特點,聯合業內領先的學術研究機構和標桿企業的優勢資源,才能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施衛明教授
對于長江下游農業面源污染和重金屬污染防控技術示范項目中,引入企業力量參與,施衛明教授表示:“企業是國家科技創新實踐的重要參與者,對生產實際情況的了解和技術需求有切身的體會和實踐經驗,也是部分重要技術和產的擁有者,是鏈條式科技創新體系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安利積極參與長江下游農業面源污染和重金屬污染防控技術示范項目,有助于形成的優秀的技術集成模式在更大范圍內推廣輻射,將項目開發中形成的優秀生產模式及優秀的產品開發成有影響力的產品,為優質的農場品找到出路,推動新型農業模式的良性發展。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