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成制勝關鍵 完美造智造領域最強大腦
發布: 2017-05-26 11:13:21 作者: 佚名 來源: 南方日報(廣州)


“拾放機器人”助力完美“智造”。
從傳統制造到“質”造,再到“智”造,新一輪工業化改造正在悄然演進,“智造”對企業生產設備和技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意味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將成為這一輪比拼的制勝關鍵。全自動生產線、精準率達百分百的倉庫卡位、機器人員工……完美(中國)有限公司近年在“智造”轉型過程中快馬加鞭,背后離不開完美工匠“最強大腦”保駕護航,在生產工藝與設備上的每一次超越都是完美人對工匠精神的一次堅守。
七成生產線實現自動化
機器人擔任“員工”、反重力物料輸送裝置……這不是發生在哪部科幻片里的畫面,而是揚州完美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揚州完美”)工廠里的日常場景。
揚州完美工廠占地358畝,設有保健食品廠、日用化妝品廠、檢測中心、采用ASRS智能化存貯與檢索系統的立體物流中心、智能化辦公大樓等。自2004年公司成立以來,27條生產線約七成實現了自動化,生產線產能提高約三成,自動化程度比完美公司中山總部還要高許多,生產能力和自動化程度在全球同類企業中領先,曾先后獲得“江蘇省示范智能車間”“江蘇制造突出貢獻獎——智能制造先進企業”等稱號。
智能車間有多智能?筆者在揚州完美保健食品智能車間看到,這里顛覆了傳統工廠給人的印象,沒有忙碌的身影和喧鬧的人聲,取而代之的是機械手運行時發出的輕微聲響,管理人員在中央控制室里可以實時監控所有的生產環節。“這臺設備來自意大利,進行改良后能實現蘆薈膠一次200支的下管和分裝。”揚州完美日用品有限公司生產部高級經理刁愛兵表示,揚州完美一期工程投入了1億多元采購設備,11條保健食品生產線從美國、法國、德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等進口,不同“國籍”的生產線為完美“智造”提供了最優保障。
以人為本的“智造”轉型
目前,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結構調整之中,隨著《中國制造2025》全面實施,智能化、自動化等概念深深植入各大產業,從傳統制造到“質”造,再到“智”造,新一輪工業化改造正在悄然演進,“機器人換人”更是其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背后是智能制造升級的必然趨勢。
去年,完美公司迎來兩個FANUC機器人,它們最快可以120罐/分鐘的速度,為每一罐食品放置干燥劑和脫氧劑,被稱為“高能員工”,儀器前方,還有一個視覺識別系統,自動影像檢測、剔除次品。“‘機器換人’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既能夠快速推進企業技術進步,又降低了用工和生產經營成本,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據刁愛兵經理介紹,“以前,38位員工人工裝箱,每分鐘平均裝60罐;現在,自動化裝箱速度提升到每分鐘100罐,僅有8位員工負責日常監測。”
這些看似高大上的“黑科技”和機器人“員工”的背后是完美工匠智慧聚合而成的“最強大腦”。“生產設備上的進步都是一點一點‘磨’出來的。揚州完美的全自動生產制造的過程就是完美人不斷踐行工匠精神的過程。”刁愛兵經理舉例說,鐵罐生產線的投放干燥劑工序實現自動化前后歷時一年多,由于市場使用的投放方式存在割破干燥劑的風險,為了最大程度地保持精準,完美不斷與機器人公司交流設備的定制化,花了近一年多時間研發出“拾放機器人”,從調試到正式使用又經歷了近2個月,這期間完美員工作出了很多的改進,并將這一成果推廣應用到其它生產線。
“工廠實現了智慧升級,也帶動了工廠員工素質及上下游產業鏈智能裝備和產品的整體升級。將員工從重復勞動的崗位中釋放出來,員工有更多的經歷鉆研產品和服務,使得生產人員及管理人員從以往的單一作業普通工人逐步向多技能工人和多技能管理人員轉變。”在刁愛兵經理描述中,完美智能工廠建設的根本落腳點還是“人”,新的生產工藝與生產設備體現了完美人對產品的精雕細琢,完美“智造”的過程就是不斷踐行工匠精神的過程。
上一篇:共赴難忘之旅 | 完美美容國內研習班鄭州站 下一篇: 古潤金受邀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