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讀懂安利大中華區2018年度人事變動
發布: 2018-04-19 16:03:57 作者: 陳瑞 來源: 知識經濟

2018年3月6日至7日,本刊記者陸續從消息靈通人士處得到三份來自安利(中國)公司內部,關于安利(中國)高層的人事變動信息。隨后本刊在第一時間將消息發出,引起了中國直銷行業各方人士的極大關注。
這應該是自2011年1月1日,時任美國安利公司執行副總裁、安利(中國)董事長鄭李錦芬退休卸任,時任安利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顏志榮全面執掌安利大中華區業務以來,安利(中國)出現的最大人事變動。

三份人事任命通知
本刊記者收到的這三份關于大中華區高層人事變動的信息,分別來自安利全球的兩位高層:一位是安利全球首席運營官麥凱澤發出的,一份是安利大中華總裁顏志榮發出的。
下面是本刊記者收到的這三份人事變動消息的原文。
首先是安利大中華總裁顏志榮發出的《黃德蔭總裁榮休及人事任命通告》,原文如下:
黃德蔭總裁榮休及人事任命通告
在為公司卓越服務37年之后,安利(中國)總裁黃德蔭(Audie Wong)先生將于2018年5月1日榮休。這一消息令我們心懷不舍,但同時也為黃總即將展開全新的人生旅程而感到高興。
黃德蔭先生是一位踏實穩健的優秀領導,他的引領對于公司在急速變化的時代中發展前行至關重要。1981年,黃德蔭先生擔任安利香港《新姿》的兼職編輯,開始了他在安利的職業生涯。此后,他成為安利香港市場部經理,并于1991年擔任臺灣安利總經理,推動了當地業務、市場工作的發展。在安利(中國)開業前夕,黃德蔭先生調任安利(中國)總經理,幫助公司在這個充滿活力而又前景廣闊的巨大市場打開一片新天地。2001年,黃德蔭先生晉升為安利(中國)總裁。任職期間,除了推動公司業務發展,黃德蔭先生還致力于促進公司諸多合作伙伴及利益相關方——包括營銷人員、員工、總部、直銷行業、政府、公眾之間的信任及合作共贏,展現公司發展愿景,構建理解和溝通的橋梁。他樂觀積極的態度和標志性的微笑,總是令人難忘。讓我們對黃總多年來的卓著貢獻致以最誠摯的感謝!
隨著黃德蔭總裁的榮休,我很高興地宣布,自2018年4月1日起,現任安利大中華首席市場官余放(Frances Yu)女士將晉升為安利(中國)總裁,直接向本人匯報。
余放女士2000年加入安利,擔任企業傳訊經理。2008年余放女士晉升為公共事務副總裁,面對外部監管環境的挑戰,為公司業務發展打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2014年,余放女士擔任安利大中華首席市場官,負責大中華區市場、整合傳播及公共事務。在職期間,余放女士聚焦產品組合管理、品牌建設,同時開辟了數字化和體驗營銷的新戰線,為營銷伙伴的業務發展增添了動力。
讓我們共同感謝黃德蔭先生多年來的貢獻并祝福他榮休后的生活更加精彩,同時恭賀余放女士晉升并希望她在新的崗位上工作順利!

黃德蔭
緊接著,安利全球首席運營官麥凱澤發來了新的人事任命通知。
全球架構調整及人事任命通告
在今年1月中的全球增長會議上,公司提出將執行全球統一的企業戰略,依托數字化轉型,拓展忠實顧客,培養年輕領導人,最終達成幫助營銷人員成功的核心目標。為了透過卓越的數字化和產品整體體驗來加快安利的成長步伐,公司將對數字化、市場、研發、分析預測,以及忠實顧客的拓展等幾個關鍵職能進行整合。自2018年3月15日起,大中華總裁顏志榮(Gan Chee Eng)先生將升任安利全球執行副總裁及安利大中華總裁,除繼續負責大中華管理外,還將全面負責以上工作,并直接向我匯報。顏志榮先生將繼續在中國辦公,并將定期前往亞達城美國總部。
顏志榮先生于1993年加入安利,在生產領域擔任了一系列管理崗位后,于2001年被任命為安利中國副總裁,除了安利中國生產營運管理職責外,他還增加負責大中華的市場、技術與質量管理服務、技術法規等工作,并在不久后開始負責研發工作。2005年,顏志榮先生擔任安利大中華及東南亞地區首席市場官,于2009年被晉升為大中華總裁。任職期間,顏志榮先生帶領中國市場走在數字化體驗前沿,針對忠實顧客的拓展和年輕領導人的培養實施了許多成功的項目,并且透過與營銷領導人的緊密合作,于2017年帶領中國市場實現了業績的回穩向好。顏志榮先生的經驗、專業、領導力以及快速的執行力,都將成為他擔任這一新角色的強大助力。
在安利全球執行副總裁這一新增職責上,以下全球管理人員將向顏志榮先生匯報:
● SJ Bae女士,全球首席市場官( Executive Staff)
● Catherine Ehrenberger女士,全球研究開發/質量管理副總裁 ( Executive Staff)
● Mike Edwards先生, 全球數字化副總裁
● Mike Davidson先生,全球數據分析及預測副總裁
● Odmar Almeida-Filho先生,全球顧客生態系統副總裁
隨著顏志榮先生職責的擴大以及剛剛宣布的黃德蔭(Audie Wong)先生即將榮休,即將升任安利(中國)總裁的余放(Frances Yu)女士將直接向顏志榮先生匯報,同時也將成為全球執行管理層成員,以代表安利(中國)參與全球重要決策。向余放女士匯報的管理人員包括:
● 張明德(Patrick Chang)先生、黃圣文(Vincent Hwang)先生,現任安利(中國)副總裁,職位名稱將調整為安利大中華副總裁,繼續分別負責北方區和南方區的業務營運工作,直接向余放女士匯報,并在大中華業務管理方面為顏志榮先生提供專業意見;
● 羅秀好(Rachel Luo)女士,安利(中國)法律事務副總裁;
● 楊安(Nora Yang)女士,安利(中國)稅務總監;
● 王焱煒(Jennifer Wang)女士,培養年輕領導人(Build Young Leaders)項目副總監。
另外,以下大中華區域職能管理人員將在安利(中國)的相關職責上直接向余放女士匯報,同時在大中華區域職責方面向相應的全球職能主管虛線匯報。
● 劉明雄(Martin Liou)先生,將結束安利東南亞外派工作,回歸大中華區并出任安利大中華首席市場官,向余放女士匯報;
● 陳朝龍(Steve Chan)先生,安利大中華首席體驗官;
● 姜張麗青(Angela Keung)女士,安利大中華首席業務官;
● 張玉珠(Liza Cheung)女士,安利大中華人力資源副總裁;
● 鄭錦清(Steven Cheng)先生,安利大中華財務副總裁;
● 賴偉民(Maggie Lai)女士,安利大中華戰略規劃及卓越營運總經理;
我相信,這些變化將確保全球關鍵職能的一致和聚焦,從而加速數字化轉型以及安利“2025”戰略的高效實施。讓我們一起恭賀顏志榮先生升任安利全球執行副總裁及安利大中華總裁,恭賀余放女士加入全球執行管理層,期待大家繼續緊密合作,共同開創新的未來。

2017年10月16日,美國安利公司首席運營官麥澤凱和時任安利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顏志榮等安利公司高管,在杭州舉行媒體見面會。
隨后,安利大中華總裁顏志榮再次發出部分高層的人事及工作調整通知。
1.現任安利(中國)首席生產營運官陳森林先生,職位名稱將調整為安利(中國)供應鏈總經理,繼續負責生產營運、采購及工程。陳森林先生將繼續向本人直接匯報,并向全球首席供應鏈官George Calvert先生矩陣匯報。
2.人力資源總經理聶世永(Jeff Nie)先生將繼續在戰略溝通職能方面向本人匯報。
3.大中華研究開發/技術法規/質量管理副總裁陳佳(Jia Chen)女士將向安利全球研究開發/質量管理副總裁Catherine Ehrenberger女士直接匯報,并在安利(中國)技術法規和質量管理方面向余放女士虛線匯報。
現任安利香港總經理呂淑瓊(Louisa Lui)女士決定于2018年5月1日退休,感謝她過去27年來在安利的付出與貢獻,祝愿她榮休后開啟更精彩的人生篇章,F任安利香港市場總監馮偉昌(Ali Fung)先生將于2018年4月1日升任安利香港總經理,并向安利大中華副總裁及首席業務官姜張麗青女士匯報,姜張麗青女士在香港業務管理方面將向本人匯報。
顏志榮的升職
從以上三份人事調整及任命通知中,記者發現了很多有價值的信息。
首先是顏志榮從2018年3月15日起由安利大中華總裁升職為安利全球執行副總裁及安利大中華總裁。安利全球官網在高管團隊中列出了包括安利美國董事長史提夫·溫安洛、安利美國總裁德·狄維士在內的十七個高管成員,顏志榮位列第九位。
記者注意到,顏志榮的直接匯報上級發生了變化。
2011年1月1日,鄭李錦芬退休時,美國安利發出的人事任命中有這樣一段話:“安利大中華區的業務將由安利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顏志榮先生帶領,顏志榮總裁將直接向美國安利公司董事長史提夫·溫安洛先生及總裁德·狄維士先生匯報工作。”
在最新的任命通知中,顏志榮的直接匯報上級是2011年才加入安利的、安利全球首席運營官麥凱澤(Michael Cazer)。記者在安利全球官網上看到,麥凱澤的位置僅排在董事長史提夫·溫安洛及總裁德·狄維士之后。
不過,記者也注意到另一個細微的變化。麥凱澤在任命中提到了要向顏志榮直接匯報的兩位女高管——安利全球首席市場官SJ Bae和全球研究開發/質量管理副總裁Catherine Ehrenberger。
SJ Bae來自韓國,1995年加入安利(韓國)公司。2014年擔任亞太區首席營銷官,在安利全球高管團隊中位列第四位。
Catherine Ehrenberger來自美國,2009年加入安利美國公司,在安利全球高管團隊中位列第八位。
也就是說,雖然顏志榮剛升任安利全球執行副總裁并排名第九位,但卻是全球高管團隊中排名第四位和第八位的SJ Bae和Catherine Ehrenberger的直接匯報上級。
這樣的安排真的很耐人尋味,似乎從側面說明顏志榮的升職并不只是職務名稱上的變化,而是真正實際管理權限上的擴大。
在人事任命中,麥凱澤提到的一句話非常重要:“(顏志榮)于2017年帶領中國市場實現了業績的回穩向好。”關于2017安利(中國)的業績,業界曾有人信誓旦旦地放風說安利(中國)的業績出現大幅下挫,但本刊在年度業績盤點中堅持了自己的客觀判斷。2018年2月28日,直銷百科網刊登了《安利發布2017財年業績報告》一文,文章顯示安利2017全球業績86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2017年銷售總額比上年同期增長3%。美國安利總裁德·狄維士表示中國市場業績增長超出預期,并預測2018年銷售額將持續增長。
人事任命通知中提到的這句話,再次證明了安利(中國)市場在持續下滑兩年后,開始止穩回升。
超出預期的市場發展結果,應該也是顏志榮獲得高升的重要原因。

顏志榮
安利式交接
在這三份人事通知中,除了顏志榮的升職外,業界最大的關注點莫過于余放在2018年4月1日晉升為安利(中國)總裁這一消息了。
余放的晉升被很多業界評論人士認為,安利(中國)的新領軍人物正式浮出水面。
余放,畢業于人民大學,法學碩士,曾任職公務員。2000年入職安利,擔任企業傳訊經理。2008年,余放出任安利(中國)公共事務副總裁。2014年,余放出任安利大中華首席市場官,負責大中華區市場、整合傳播及公共事務。人事任命通知中,對余放在公共事務的出色表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面對外部監管環境的挑戰,為公司業務發展打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
記者注意到,在現有安利(中國)高管團隊中,擔任過安利大中華首席市場官職務的就兩個人:一個是顏志榮,一個就是余放。
2005年,顏志榮出任安利大中華及東南亞地區首席市場官,4年后,晉升為大中華區行政總裁。同樣是4年的時間,擔任安利大中華首席市場官的余放晉升為安利(中國)總裁。
歷史真是驚人的巧合。這也引發了業界對于余放正在成為顏志榮繼任者的猜想。
不過,余放進入安利的時間雖然超過17個年頭,但是與安利(中國)第一批拓荒者相比,余放的資歷還是淺了一些。拓荒元勛級高管們對余放支持與否,決定著安利這次人事任命調整是否成功。
在這批拓荒元勛級高管中,以劉明雄、張明德、黃圣文、陳朝龍影響力最為突出,他們無論是資歷、能力還是貢獻,都有口皆碑。
劉明雄,1958年出生于中國臺灣。1985年加入安利。1997年晉升為安利臺灣總經理。2000年升任安利大中華區副總裁,2004年被任命為安利(中國)培訓中心院長。2005年劉明雄晉升為安利臺灣及菲律賓區總裁,并同時擔任安利大中華區副總裁。2015年7月,劉明雄榮升安利東南亞區總裁,負責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越南、新加坡、菲律賓、澳洲、新西蘭等八個市場的業務。
張明德,1956年出生于中國臺灣。1986年加入安利,1994年調任安利(中國)全國業務部總監,歷任東北區總經理、北方區總經理。2006年6月升任安利(中國)副總裁,現在全面負責安利(中國)北方區業務。
黃圣文,1961年出生于中國臺灣。1984年加入安利。1996年調任大陸,先后擔任福建、華中、西南、華北營運總監。1999年晉升為安利(中國)華東區總經理。2006年6月晉升為安利(中國)副總裁,現在全面負責安利(中國)南方區業務。
陳朝龍,1960年生于中國香港。1990年加入安利,1994年調升為安利(中國)儲運部總監。1997年晉升為安利(中國)西南地區業務營運總監。1999年晉升為安利(中國)南方區總經理。2006年6月升任安利(中國)副總裁,F在全面負責安利(中國)北方區業務。2016年出任安利首任大中華首席體驗官。
從以上四人的資歷來看,當余放還沒有加入安利時,他們在安利早已經出任要職、獨當一面。在余放職務晉升的同時,公司也將張明德、黃圣文的職務名稱從安利(中國)副總裁調整為安利大中華副總裁。這也充分表明了公司對創業元勛們的尊重。
從人事任命的通知來看,這四人將全力輔佐余放。尤其是已經外派東南亞的劉明雄,被專門調回大中華區并出任安利大中華首席市場官。多位劉明雄曾經的下屬告訴記者,劉明雄能力很強、看問題很準、很有眼光,在公司里也很有影響力。更難得的是,劉明雄不爭名利、在大局上非常支持與配合公司的安排。
雖然安利(中國)人事的調整對于業界來說是一件突發事件,但其實對于安利公司而言,早已醞釀已久并安排妥當。

余放
| 編后記 |
人才的本土化與年輕化
在安利(中國)的這次人事調整中,記者感覺到了一絲不同的信息。與鄭李錦芬出生于中國香港、顏志榮出生于馬來西亞不同的是,余放出生于中國大陸。
余放成為首位大陸籍的安利(中國)總裁,這對于中國直銷行業而言,標志著中國本土職業經理人在外資直銷企業的崛起已成趨勢。
余放是第二位出任外資直銷企業中國區總裁的本土職業經理人,第一位是李延亮。2007年12月19日,李延亮出任康寶萊中國區總裁。不過2017年5月,康寶萊公司卻突然解除了李延亮的職務。
中國直銷業開始于1990年代初,當時中國的市場經濟才剛剛開始。為了推動和加快政府與民眾對市場經濟與改革開放的認識和進程,1992年1月,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視察并發表南巡講話,真正拉開了中國市場經濟與改革開放的大幕。
在這樣的背景下,1990年代進入的、以安利(中國)為首的大型外資直銷企業,很難在中國找到合適的本土高級管理人才。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安利、雅芳、玫琳凱、康寶萊、如新等大型外資企業的中國高管團隊,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海外人士。這甚至一度讓外界認為,這是外資企業對中國本土職業經理人的一種歧視。
但是經過這20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的經濟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富裕起來的國人在消費理念、消費習慣上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新技術的推動下,中國年輕一代的交流方式、支付手段、生活觀念等等也發生著快速的變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海外的職業經理人已經很難跟上中國變化的節奏,也很難制訂出適合中國發展的市場規劃。
與1990年代海外職業經理人在中國的成功經歷相比,現在外資直銷企業空降而來的海外職業經理人,幾乎上演著千篇一律的折戟沙場的結局。
也正是這樣的大背景,催生著中國本土職業經理人的全面崛起。
可貴的是,安利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也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與其他外資直銷企業在人事變動上帶來的劇烈振蕩不同,安利在高層人事的調整上體現出“治大國若烹小鮮”的舉重若輕,做法老練而思考長遠,真的很值得包括內資在內的同行學習。
不過從安利的人事任命與調整來看,安利正在進入一個人才的深度調整期。如果從1992年鄭李錦芬進入大陸考察中國市場算起,第一批進入中國拓荒的安利創業元勛們,在歷經20多年后,曾經的風華正茂正陸續進入到退休的年齡。安利(中國)總裁黃德蔭的退休、安利香港總經理呂淑瓊的退休都證明著功高勞苦的創業一代正步入卸任的職業尾聲。
雖然作為一家已經發展起來的成熟企業,不太可能像創業型公司那樣快速提拔年輕人,但是年輕人才是社會的未來。80后、90后、00后的生活方式與思維,已經與50后、60后和70后產生了巨大的年齡代溝。從這個意義上講,如何兼顧公司管理層的穩定與年輕化,是包括安利在內的所有成熟企業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