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發(古田)生態科技園系列之三 安發觀音亭:傳承慈善文化
發布: 2021-08-16 14:59:14 作者: 佚名 來源: 安發生物


安發觀音亭位于回回山頂部,這里風光旖旎,每一個角度都是一幅精妙絕倫的風景畫。東面高坑村依偎山腳下;西接的坂中村盡收眼底;南臨翠屏湖碧波綠水;北望將軍頂群巒疊嶂。回回山山麓兩側,形似雙獅戲球;一條龍脈,由此及南,蜿蜒而下,宛如蒼龍探海。環顧觀音亭四周,可見群山拱衛,酷似片片花瓣伸展,組合成一個天然的觀音蓮花寶座,可見造物世界的奇妙。
安發觀音亭宣揚慈善大愛的文化,是高益槐教授為祈禱世界和平、鄉里繁榮昌盛、親朋好友身體健康、事業順利而建設的。
高益槐教授與觀音菩薩有著不解的淵源。高益槐教授是個早產兒,母親懷胎7個月就生下了他,剛出生時身體虛弱,家里人都擔心養不活。為了保佑他平安成長,父母就把他送給觀音做兒子。后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高益槐教授不僅長得龍精虎猛,而且學業優異,高考成績成績在全省名列前茅。為了科研事業出國,當上了新西蘭生物活性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創立了安發事業。


觀音亭的主體設計,以“南海三面觀音”為雛形,“求安、求智、求子”為主愿,以“平安、發達”為主旨,定名為“安發觀音亭”,此又與“安發國際”事業名合為一體。
安發觀音亭主亭高8.7米,采用宋(朝)式六角形布局風格。亭上方刻著由高益槐教授題寫的“安發觀音亭”、“止于至善”、“知足感恩”橫批。柱子上選用了三副對聯:一對是臺灣著名法師正嚴法師寫的“時時付出,就會時時歡喜;時時感恩,就能時時有福”;一對引用道德經的經典語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另一對是高益槐教授父親寫的對聯“勸君莫把晴空染,慎避腐俗早修身;自己靈山求的好,何用千山萬處求”,恭請各方人士共勉和覺悟。


繞觀音像擺放了十八尊羅漢石雕,分別是挖耳羅漢、沉思羅漢、騎象羅漢、芭蕉羅漢、伏虎羅漢、過江羅漢、降龍羅漢、看門羅漢、長眉羅漢、布袋羅漢、歡喜羅漢、舉缽羅漢、托塔羅漢、開心羅漢、笑獅羅漢、探手羅漢、靜坐羅漢、坐鹿羅漢,這些石雕出自中國石雕之鄉泉州崇武的石雕工藝大師之手,工藝精湛,個個栩栩如生。

在三面觀音后面還供奉著一尊晉代的單面觀音,該佛像距今有1400多年歷史。
高益槐教授認為,觀音是慈悲的象征,是慈愛、平和、善良、包容的化身,被廣大群眾接受和認可。多年來,安發之所以能夠在國內外生物領域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果和進展,能夠在科研、生產、市場“三位一體”的拼搏、求索和創新、開拓中立于不敗之地,就是因為安發家人們牢牢地根植于安發博愛和慈善的宗旨、理念和文化,定位于人類的健康事業,責任于文化健康時代之中堅。
安發感恩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珍惜經天緯地的孝道文化,時刻懷著慈悲心懷,傳承愛,傳承健康,盡力做到“將甘露灑人間,蕩滌塵垢,療眾疾苦”。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