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局出手:整治私域直播間誘導老年人購買保健品等行為
發布: 2025-07-11 10:01:39 作者: 佚名 來源: 私享咖

近期,針對私域直播間誘導老年人購買藥品、保健食品的突出問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中國消費者協會啟動專項整治行動,并于7月2日發布消費提示,劍指此類新型消費陷阱,為老年群體筑牢“防騙屏障”。
導讀
一、整治行動將聚焦私域直播虛假宣傳頑疾
二、揭秘私域直播的“套路鏈條”
三、市場監管總局與中消協消費提示的五大建議
01
整治行動將聚焦私域直播
虛假宣傳頑疾
隨著直播經濟快速發展,部分商家為規避平臺監管,轉向私域流量。通過個人微信、企業微信、微信群等渠道將老年人引流至非公開直播間,以“養生講堂”“健康咨詢”等名義開展虛假營銷。
市場監管總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老年人藥品、保健品虛假宣傳專項整治中發現,這類私域直播間利用老年人對健康的高度關注心理,通過“免費送雞蛋”“社區義診”“老年福利會”等線下活動建立信任,再以“偽科學養生課”“專家一對一咨詢”等線上形式,夸大產品“治療高血壓”“抗癌防癌”等功效,誘導購買價格虛高的“神藥”“神品”,嚴重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

接下來的“老年人藥品、保健品虛假宣傳專項整治”行動,極有可能將私域直播虛假宣傳行為作為整治重點,相關企業和人員要提高警惕,確保合規經營。
02
揭秘私域直播的“套路鏈條”
從監管部門披露的典型案例來看,私域直播間的誘導消費行為呈現“引流→誘導→消費”的清晰“套路鏈條”。
其一,線下引流“情感滲透”。商家以“福利”為誘餌,通過免費活動拉近與老年人的距離,待其添加微信或入群后,逐步建立“熟人關系”,為后續營銷鋪墊信任基礎。
其二,話術誘導“心理操控”。在封閉的私域場景中,商家以“親情關懷”“健康守護”為包裝,違規使用“包治百病”“根治慢性病”“替代藥物治療”等絕對化用語,或虛構“專家推薦”“祖傳秘方”“老干部專用”等權威背書,配合“限時秒殺”“最后優惠”制造緊迫感,甚至以“無效退款”“無毒副作用”等虛假承諾消除顧慮,層層突破老年人的心理防線。
其三,資質盲區“信息差收割”。部分直播間刻意回避公示營業執照、食品/藥品經營許可證等關鍵資質,或模糊保健食品“藍帽子”標志、藥品“國藥準字”批號等法定標識,利用老年人對專業信息的不熟悉,將普通食品、保健品包裝成“特效藥”高價售賣。
在此提醒各大小商家,國家禁止銷售保健食品時對其功效、榮譽證書等進行虛假宣傳。此外,使用保健食品原料目錄以外原料生產的保健食品,應當經國務院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注冊,銷售的首次進口保健食品中有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應當報國務院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03
市場監管總局與中消協消費提示的五大建議
為幫助老年人識別風險、依法維權,市場監管總局與中消協聯合提出五方面建議:
一是核查資質“看證件”。購買前務必查驗直播間是否公示合法經營資質,核對保健食品“藍帽子”標志及批準文號、藥品“國藥準字”批號(可通過國家藥監局官網查詢)。
二是選擇正規“避渠道”。優先通過信譽良好的平臺和商家交易,警惕私域群聊、臨時鏈接等非正規渠道,避免脫離平臺監管。
三是留存證據“保權益”。交易時注意保存直播錄屏、商品鏈接、支付憑證等記錄,要求開具正規票據;簽收貴重物品時當場查驗并錄像。
四是理性認知“明功效”。明確保健食品僅具調節功能,不能替代藥物治療疾病;身體不適應及時就醫,避免因輕信宣傳延誤治療。
五是主動維權“用渠道”。如遇質量問題或消費欺詐,可通過平臺售后、12315熱線、全國消協智慧315平臺投訴舉報。涉及大額損失或刑事犯罪的,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并提交證據。
此次專項整治與消費提示的發布,既是對老年群體“銀發消費”安全的針對性保護,也釋放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的明確信號。市場監管部門表示,將持續加大對私域直播等新型營銷模式的監測力度,嚴打虛假宣傳、消費欺詐等違法行為,切實維護老年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上一篇:下一篇: 美樂家服務協議暗藏競業條款 直銷商跳槽...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